作者:王研鑫 文章标题:基于响应面法对AMLOED折叠产品的堆叠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 随着折叠产品逐渐上市并获得消费者青睐,终端厂商对折叠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弯折半径减小,堆叠厚度降低,耐冲击能力提升等。为满足终端厂商要求,需验证新资材、新堆叠结构,解决膜层断裂、Peeling等问题。以往的验证基本通过实验进行大量DOE验证,包括资材及堆叠结构等,周期长,成本高,且不容易得出指导性规律。本论文首次提出响应面法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代替DOE实验验证的思路,论文中通过大量仿真研究,得出优化折叠产品各功能层应变的通用规律,该规律可为产品折叠性能的提升提供方向性指导,论文中也给出了验证结果。目前该规律已投入实际产品使用。该规律的使用可大幅缩短设计周期及验证成本,该思路也可广泛用于今后折叠、卷曲、固定曲面等力学仿真相关项目。"
作者:罗晓飞 文章标题:柔性OLED卷曲形态及堆叠设计优化分析
中文摘要:柔性OLED显示技术迅速发展,柔性终端产品也由可弯折(Bendable)、可折叠(Foldable)在向可卷曲(Rollable)形态发展。目前卷曲应用形态呈现多样化,通过对不同卷曲形态下柔性屏进行受力分析,确认终端最佳应用方式。同时基于多中性层的设计优化模组堆叠,进一步研发出外卷R5mm动态卷曲柔性屏。
作者:黄灿/高洪成 文章标题:一种全新的用来评估OLED屏反射光色分离的方法
中文摘要:"对于COE产品,色分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当前对于色分离问题,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制定这样一个标准,对应COE的推广应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采用CIE1976 LAB空间色坐标体系,采用多角度全方位,半球空间测试COE屏表面反射光的色相lab值,最终可以实现系统的客观的评价色分离现象。"
作者:刘月 文章标题:FMM 力学参数对张网褶皱的敏感性分析
中文摘要:精细金属掩膜板(FMM)生产难度高,成本昂贵,且属于耗材,其相关模拟在业内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非线性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了材料参数对FMM拉伸褶皱的影响,通过敏感性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参数,为FMM设计提供有效指导,通过前期仿真结果优化FMM设计,提高FMM张网精度及产品蒸镀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作者:刘柯志 文章标题:12.3英寸顶发射的AMOLED透明显示器
中文摘要:我们成功地开发了一种全新的12.3英寸顶发射AMOLED透明显示器,这是目前BOE完全自主开发的一款大尺寸的AMOLED透明显示器,其透光率高达50%。基于目前OLED透明显示器近年来是行业中的研究热点,也有一些实际的透明显示产品出现在市面上,我们开发的12.3英寸的OLED透明显示器,其中设计方案和工艺方案将对公司以后在OLED透明显示器领域的布局和竞争有很大的参考意义,而且我们目前的开发的产品也积极向各类客户推广,产品未来可以应用于车载产品、平视显示器、智能车窗等领域。
作者:孙雪菲 文章标题:规避OLED FMLOC产品金属反射Mura的量化仿真及设计规则
中文摘要:"1.采用本论文中的技术,可产出优于竞争社的OLED Touch产品,竞争社可视性Mura Level >Level3,本论文中产品可视性Mura Level 1天;3.本论文中的OLED FMLOC设计规则,可应用于全类别全尺寸OLED Touch产品,业内领先。"
作者:刘磊,张乾 文章标题:利用对环境友好的不含镉的有机发光材料实现广色域、高能效的LCD模组设计
中文摘要:"更加宽广的色域范围是显示技术持续的追求,在LCD设计中采用有机发光材料的膜片可以实现DCI-P3 & Adobe RGB色域同时兼容达到100%的超高色域,除了使产品具备更加丰富的色彩还原能力外:
① 对不同色域标准的兼容能力,可以赋予显示产品更多的应用场景,例如对DCI-P3与Adobe RGB色域标准的兼容,可以让一台显示器同时具备数字影院(使用DCI-P3色彩空间)和专业图像编辑(使用Adobe RGB色彩空间)两种使用功能,用户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可以选择DCI-P3色域模式;在进行绘画作品创作时,可以选择Adobe RGB色域模式;在进行互联网浏览时,可以选择sRGB色域模式。如果一种显示产品的色域可以覆盖所有色域规范,就实现一机多用,极大降低费用支出② 有机发光材料确保了显示产品的完全的环境友好性、对人体完全无毒害,相比含有硒化镉的高色域量子点膜片,有机发光膜片具有天然的绝对优势
"
作者:郭远辉 文章标题:ADS 模式8K 产品透过率提升方案汇总
中文摘要:相比于4K 产品,8K 产品透过率下降明显,目前已经成为限制8K 产品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提出了一些8K 产品的透过率提升方案,具体报告材料优化和像素结构优化等,通过这些优化,更有助于提升ADS 8K 产品竞争力。
作者:周琳 文章标题:基于a-Si TFT背板的有机光学传感器应用于OLED屏下指纹识别
中文摘要:屏下光学指纹有机图像传感器是由a-Si TFT背板结合有机光电二极管制备的一种图像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置于手机OLED屏幕下方实现局部、半屏甚至全屏的指纹识别功能。通过对有机图像传感器与现有光学方案的系统系测试对比评估,对有机图像传感器在屏下指纹识别领域的商业化可行性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占香蜜 文章标题:用于X射线探测器的阻挡牺牲层结构IGZO TFT背板图像传感器 "
中文摘要:动态平板探测器主要应用在动态DR上,相比于静态平板探测器,在保证画像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实时成像,可以实现临床病灶的快速定位和精细诊断,大幅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未来可能全面取代静态DR产品。常见a-Si TFT由于低的迁移率以及固有尺寸大等缺点导致此类探测器帧率低,填充率低。以a-IGZO为代表的氧化物TFT具有高迁移率、高透明度、小尺寸、低制备温度以及低成本等优越性能,在新一代平板显示、透明柔性电子、光电子器件等诸多方面均具备广阔的应用领域。a-IGZO TFT具备的诸多优势可以获得高的填充率及高的帧率,有利于实现动态FPXD产品开发。如Vieworks及国内最大的DR厂商安健,向我们明确提出高帧率的IGZO动态产品需求。本文结合B1已具备的IGZO TFT技术能力以及量产PIN光电二极管工艺,开发新型、高匹配性IGZO+PIN制程方案,采用 IGZO+PIN导体化风险预防产品全新设计结构,推出BOE首款IGZO+PIN动态FPXD产品,具备高影像质量,低剂量,低噪声,可实现动态(>30fps)检测。"
作者:周柏君 文章标题:可在透明,黑暗和散射状态之间切换的二向色染料掺杂双-cell智慧视窗
中文摘要:智慧视窗作为新型的调光玻璃,因其具有透过率可调和能耗很低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现代化建筑、汽车、飞机等场景当中,具有广阔的的市场应用空间。本论文介绍了一款可以实现透明态,暗态和雾态可切换的双Cell结构的调光玻璃,在极暗态下可实现仅有0.3%的透过率。同时也可以进入雾态显示状态,能够更好的保护隐私。除此之外,本文针对其各种工作特性也进行的细致的研究。
作者:孙建康 文章标题:一种易于实现的低成本虚拟现实视线跟踪系统
中文摘要:我们成功地开发了一种基于单camera的低成本、低延时、高精度眼球追踪系统,这是目前BOE完全自主开发的眼球追踪系统,平均精度达到0.59°,计算延时控制在3.5ms内;我们提出的眼动跟踪系统允许VR/AR行业产品设计人员和应用开发人员通过集成系统资源来提高VR/ AR体验,特别是优化用户眼睛看到的方位,也就是通过局部渲染功能将为VR/AR体验带来一次质的飞跃。这不仅降低了虚拟现实的高门槛,也让VR/AR行业开发者能够通过合理地使用资源创造出惊人的视觉效果,更能用于解决近眼显示中普遍面临的辐辏冲突、基于人眼的更自然的交互等问题,其对VR/AR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张瑞辰 文章标题:高对比度及高反射率的反射式LCD研究
中文摘要:本文研究的技术将液晶显示应用到反射式中,通过对器件结构和像素的优化设计,以及新材料的使用,可以使显示画面更明亮、对比度更高。反射式液晶显示技术能够取得和实体书接近的阅读效果。该技术可应用于教育平板和户外广告,在阅读过程中,利用环境光显示可避免强光对人眼的刺激,舒适环保。另外我们开发了前置光源,是RLCD可适和全场景下的应用。
作者:齐永莲 文章标题:一种Micro-LED玻璃基板侧接线键合和图形化的新方法
中文摘要:提出通过半过孔实现双面连通的技术提案:1.不需光刻或印刷,更易实现侧边金属线路的图案化;2. 防止由于拼接单元移动造成的侧面损伤等信赖性问题;本方案初步验证了玻璃基板湿法打孔以及边缘半孔,并在半孔内沉积金属,通过研磨边缘,半孔内形成侧边导电金属线路。为侧边bonding工艺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作者:李佳昕 文章标题:一种mini LED背光分区光晕的边界的评价方式
中文摘要:随着mini LED产品的不断发展,高分区数,高动态对比度成为产品的一大亮点,但应用分区控制的同时,不可避免产生光晕问题,影响图像质量。如何最大程度减弱光晕对画面的影响,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首先提出一种评估光晕的方法,利用仿真模型研究影响光晕大小的因素,以此指导背光分区设计。
作者:王铁石 文章标题:55英寸AMQLED喷墨打印工艺开发
中文摘要:通过技术创新,攻克了大尺寸量子点打印的均一性和稳定性等关键技术难题,推出全球首款55英寸4K AMQLED显示产品,该产品采用量子点电致发光技术,分辨率为3840×2160,色域高达119% NTSC,对比度达1000000:1,在大尺寸显示领域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王好伟 文章标题:通过配体交换技术提升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性能
中文摘要: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被普遍认为是继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之后更具颠覆性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本论文通过材料领域端的技术突破,对量子点材料进行改性,大大改善了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效率提升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拓展了QLED显示产品的市场应用。未来,随着QLED显示的商业化推进,这一成果有望对显示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创新。